在115歲兄弟集團的五大區域公司中,兄弟(中國)算是資歷最淺的一家,卻屢屢因成長速度和創新氣質,被其他老牌區域公司羨慕。
日本兄弟集團1989年入華之初,中國只是其加工制造基地。但34年后的今天,中國已是集團唯一產研銷三位一體的海外市場,兄弟(中國)也兩度打破日企常規,產生了兩任海外區域公司的非日本籍董事長。
張燕沒想到,自己能跟隨兄弟20年,更沒想到會坐上兄弟(中國)董事長、總裁位置。
2003年,自日本留學歸來的張燕與兄弟結緣,從基層銷售做起,一步步晉升到現在位置。在她看來,個人勵志誠可貴,但她更多的是從改革開放中受益。
猶記當年5月,張燕應聘進入兄弟機械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彼時,兄弟在華業務還由進口商操作,但兄弟集團已作出親自運作中國市場的決定,并著手商業模式的確立和渠道布局。2004年4月,《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正式出臺,其中允許在華外資注冊“中國”字號公司。此條重磅政策激起強烈反響,兄弟第一時間向我國商務部登記備案。2005年3月,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成立,并于6月在浦東香格里拉酒店舉行開業慶典。
拓展海外市場,兄弟并非新手,其在歐美的區域公司當時成立已近50年。但對中國市場,兄弟不敢經驗主義——不同于大部分外資同行采用“國代”模式在華銷售,兄弟(中國)卻選擇了省級代理商制度。該制度需要花更多時間耕耘,但給予代理商更多靈活性與自主權,代理商可根據不同地區制定差異化營銷計劃,更接近最終用戶,也能給兄弟(中國)更確切的客戶反饋。共贏理念之下,那些原本還做其他品牌的經銷商,逐漸將兄弟作為主營產品,并迅速從業內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長為區域市場數一數二的強者。
當時張燕在銷售部門,她清楚記得,公司多年保持雙位數增長,做銷售特別有成就感。“有段日子幾乎天天在面試。公司剛成立時不過七八人,而今已有數十倍的規模擴張,還在北京、廣州、武漢等六城布局了銷售分公司。”
高速成長背后,是對中國市場需求的精準洞察與把握,正如兄弟(中國)的口號——在中國誕生,伴中國成長。
過去,為顧客服務時,多會在杯上用筆寫下飲品類型及用戶姓氏。2018年,在華開啟外送服務,在愈發多元的業務場景面前,手寫效率顯然落后了。兄弟(中國)僅用不到三個月時間,就為星巴克研發出充分適配的解決方案——星巴克收銀終端直連兄弟標簽打印設備,兄弟聯合合作伙伴,研發了標簽剝離器,確保標簽在打印出來時已跟底板分離,店員可直接將標簽貼于杯上,省去撕標環節,極大提升效率。
這個令人眼前一亮的方案,如今不僅運用于星巴克在華所有門店,也同樣服務于喜茶、Tims等咖啡茶飲品牌。
“兄弟”對中國客戶的高效服務,有賴于兄弟集團早在2010年就在杭州布局的軟件公司。這也是兄弟集團唯一海外研發中心。“中國市場需求多元、很有個性而且常常領先于全球,因此必須建設本土化研發體系,以實現與客戶的及時溝通、對新技術的及時捕捉和對解決方案的迅速實施。”張燕說。
被中國需求觸發的創新靈感還有很多。比如2013年起,兄弟(中國)聯合本土機柜廠家,首次涉足醫療、金融領域,滿足醫院、銀行海量的自助打印場景。又如在第五屆進博會上首秀的家用云充式噴墨一體機,獨創“按需打印,按頁付費”模式,墨水由官方免費提供,用戶通過微信小程序按需購買打印頁數即可。這個別致方案,綜合考慮了中國家庭用戶實際打印需求、龐大的智能手機保有量以及發達的電商與物流體系,難怪一炮而紅。
另外,兄弟(中國)還在學校、社區布局共享打印,為國內花店、婚宴、會議、獎勵獎章、禮盒手辦等有燙金需求的場景帶來可便捷操作的燙金機等。張燕感慨,因為中國,百年老店的創新DNA動得更活躍了。2005年剛創建時,兄弟(中國)在華銷售的打印機型號僅個位數,如今卻已達上百個型號。得益于中國改革開放、創新創業進程以及家庭打印需求,以打印機、標簽機為代表的打印及解決方案事業迅速超越以縫紉機為代表的家用機器事業,現在占兄弟(中國)90%以上的銷售額。
在兄弟集團五大區域公司中,歐美公司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日本和亞太公司也早于兄弟(中國)。但有意思的是,兄弟集團不少日本員工愛學中文,常爭取來中國常駐,懂中文也會是他們職場晉升一個很大的加分項。
帶勁之一,在于對創新的包容。張燕告訴記者,你所見那么多讓人一見鐘情的產品背后,其實是大量創新失敗案例。正是失敗鋪墊,才有巔峰出道;
帶勁之二,在于生態。這些年,中國在物流網絡、物聯網、數字技術等方面取得優勢地位,兄弟(中國)的大量研發需要上下游乃至跨行業伙伴協同,許多適配技術往往能在中國就近獲得,這樣的生態圈在中國尤為繁榮;
帶勁之三,在于與需求間的高頻互動。在其他海外市場,開市客、沃爾瑪等大賣場是兄弟產品的主流銷售渠道,但在中國,省級代理商制度有利于直面終端用戶需求,而發達的電商觸角則方便鎖定用戶更細致痛點,以數據驅動并賦能品牌方。
第六屆進博會剛剛過去。事實上,兄弟自首屆起就屆屆參與,是如假包換的進博鐵粉。張燕認為,進博會作為國家級平臺,其專業觀眾的陣容,所傳遞的鼓勵信號與開放姿態,是對外資企業在華信心的極大提振。“兄弟”也通過進博會讓品牌價值和品牌故事獲得更廣泛傳播。有意思的是,2020年,集團總部對中、美、德、日四國市場進行兄弟品牌知名度調研,發現兄弟品牌在中國的知曉率出現兩個年齡段的顯著增長,一是“Z世代”, 二是50歲左右的精英人士和企業決策層。這些變化,應是社交媒體和進博會對兄弟品牌的宣傳之功。
“入華30余年,‘兄弟’對中國市場抱有誠意并獲得巨大信任和回報,更親睹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我們從未動搖深耕中國的決心,我們將持續聚焦數字轉型和商業模式變革,希望通過中國式創新回饋集團,讓兄弟(中國)成為整個兄弟集團成長戰略中的核心。”張燕說。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