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機械行業是指生產銷售重型機械產品和設備的行業。常見的重型機械有礦山機械、起重設備、路橋機械、綜合重型機械、機場設備、港口設備、鐵路設備。
上游:重型機械行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鋼材、廢鋼、生鐵、及各類合金等,以及電、煤氣等能源。盡管部分重型機械行業企業能根據原材料或能源價格的變化來調整在手訂單的產品價格,但由于產品價格調整與原材料或能源價格波動在時間上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且在變動幅度上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原材料或能源價格的波動將會對行業經營業績的穩定性產生一定影響。
從下業分布看,重型機械行業主要為化工、冶金、煉化等基礎工業領域提供生產設備,包括壓力容器、鍛壓設備、礦磨裝備等重型裝備?;ば袠I主要包括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由于生產過程需要大量裂解和化學反應,需要用到的重型機械設備包括壓力設備、分離設備、儲罐、大型換熱器、運輸管道等大型鑄鍛件。
五軸聯動是指機床基本的直線軸三軸X、Y、Z及附加的旋轉軸A、B、C中的兩軸,五個軸同時運動,任意調整刀具或工件的姿態,實現對空間復雜型面的加工。機床軸的絕對數量并非衡量數控機床先進程度的標準,重點在于聯動軸數量。發行人能夠實現的五軸聯動為目前數控機床的最大聯動軸數。
機械行業監管主要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和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作為宏觀管理部門,主要通過制定產業政策、提出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等方式履行宏觀調控與管理的職能。工信部負責對本行業的宏觀管理:制定并實施工業的行業規劃、計劃和產業政策,提出優化產業布局、結構的政策建議,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規章,擬訂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并實施,指導行業質量管理工作,承擔振興裝備制造業協調的責任,擬訂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規劃、政策,依托重點工程建設協調有關重大專項的實施,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指導引進重大技術裝備的消化創新??萍疾控撠煚款^擬訂科技發展規劃及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統籌協調技術研究,會同有關部門科技重大專項實施中的方案論證、綜合平衡、評估驗收等。質檢總局負責技術標準制定和質量認證。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下屬的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承擔各細分行業的自律管理職責。還有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裝備專業委員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筋加工配送技術工作委員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筋焊接網分會、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等。
2012年1月,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指導目錄(2012版)》。
2016年3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發展高端裝備創新工程、能源發展重大工程和交通建設重點工程等。
2018年8月《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工信部、標準化管理委員指南指出,充分發揮標準在推進智能制造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中的指導、規范、引領和保障作用。
重型機械行業估值方法可以選擇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凈率估值法、市現率、P/S市銷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凈資產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現金流折現估值法、NAV凈資產價值估值法等。
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中國經濟步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重型機械行業所服務的下業投資需求增速明顯放緩,建材、煤炭、冶金、有色金屬等行業處于去產能化的過程中。重型機械行業長期服務的能源、交通、原材料工業基本完成了生產能力的積累,物資供應從緊缺的賣方市場轉變為較為寬松的買方市場。受此影響,行業發展速度明顯放緩,面臨市場疲軟、供大于求、競爭激烈、價格下滑的情況,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大。
圖2007-2019工程機械全球銷售額市場空間在1080-2030億美元區間范圍內波動,振幅較大.
工程機械應用場景拓寬,為行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近年來多功能化、多元化的機械制造,使工程機械在傳統應用領域的基礎上,不斷豐富應用場景。例如,挖掘機已開始應用于高工作業、城市維修、農村開荒、園林作業等場景;起重機也已拓展至消防工程、市政工程等新領域,新場景下的應用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節省人力和時間成本。
我國重型機械行業具有較強的周期性波動特征,其行業景氣度與宏觀經濟發展及下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緊密相關,前幾年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自身及下業雙過剩影響,重型機械行業陷入低迷,發展形勢較為嚴峻,2018年以來隨著下游景氣度的好轉,行業出現緩慢復蘇跡象,主要產品產量出現恢復性增長,但是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行業盈利下滑壓力仍較大。
我國重型機械行業地區發展不平衡,并形成外資企業高端領域壟斷,中低端國有企業主導,民營企業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且細分產品領域集中度較高,龍頭企業占據絕對優勢。行業內企業間競爭對設計研發能力、生產技術及資金投入的要求較高,另外經營規模效應的顯現有助于提高企業成本優勢,2018年以來經過前期市場低迷期調整,部分企業退出市場或轉型,市場集中度存在進一步提升的趨勢。
1)上游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有限。我國鋼鐵工業目前仍呈現大產業、小企業的局面,我國鋼材生產企業接近2500家,鋼鐵產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工程機械企業在購買時的選擇較多,還價能力相對較高。
2)關鍵進口零部件供方的議價能力較強。具有核心技術的零部件方面,由于沒有掌握關鍵部件的核心技術,我國工程機械的關鍵零部件,大部分仍依賴進口。工程機械企業在購買時選擇較多,還價能力較高。行業現有企業間的競爭格局不穩定3)下游用戶討價還價能力有限。工程機械行業的下游需求主要是基礎建設、房地產、采礦業等,下游用戶主體多元化。近幾年來這些行業的高速增長也拉動對工程機械產品的需求增長。工程機械市場旺盛的需求增強了工程機械企業在同下游買家談判過程中的能力。
4)新進入者的威脅。隨著工程機械行業競爭的加劇,企業間的不斷兼并組合,品牌在用戶心目中日益強化,銷售網絡的日益完善鞏固,技術的不斷創新,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規模經濟壁壘、品牌壁壘、渠道壁壘、技術壁壘、資金壁壘日益加強,目前已基本達到抑制那些小、散、差的企業進入的該行業的自我保護要求。
5)工程機械功能替代難度大。工程機械作為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建設等的基礎裝備,功能替代難度大,但技術升級空間大。
1)三一重工:公司是全球裝備制造業領先企業之一。公司產品包括混凝土機械、挖掘機械、起重機械、樁工機械、筑路機械、建筑裝配式預制結構構件。
2)濰柴動力:公司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汽車及裝備制造產業集團之一,始終堅持產品經營+資本運營雙輪驅動的運營策略,致力于打造最具品質、技術和成本三大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成功構筑起了動力總成(發動機、變速箱、車橋)、整車整機、液壓控制和汽車零部件四大產業板塊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全系列發動機、重型汽車、輕微型車、工程機械、液壓產品、汽車電子及零部件等,其中,發動機產品遠銷全球百余個和地區,廣泛應用和服務于全球卡車、客車、工程機械、農業裝備、船舶、電力等市場。
3)中國中車:公司是經同意,國資委批準,由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對等原則合并組建的A+H股上市公司。公司承繼了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業務和資產,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主要經營鐵路機車車輛、動車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機械、各類機電設備、電子設備及零部件、電子電器及環保設備產品的研發、設計、制造、修理、銷售、租賃與技術服務;信息咨詢;實業投資與管理;資產管理;進出口業務。
1)卡特彼勒(CATERPILLAR)[CAT.N]:卡特彼勒公司致力于全球的基礎設施建設,并與全球代理商緊密合作,在各大洲積極推進持續變革。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和采礦設備、柴油和天然氣發動機以及工業氣體渦輪機制造商之一。同時該公司還是領先的服務提供商,旗下擁有卡特彼勒金融服務公司、卡特彼勒再制造服務公司、卡特彼勒物流服務公司以及Progress Rail服務公司。2012年,該公司宣布完成了對中國香港年代煤礦機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四維機電的要約收購。
2)小松集團[6301.T]:該公司是一家工業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商。本公司從事建筑和礦山設備,工業機械和車輛,物流,電子等解決方案業務。其DANTOTSU服務包括KOMTRAX,其是一種機器跟蹤系統,其終端安裝在建筑設備上以傳輸關于車輛的位置,累積工作時間和操作條件的信息,以及用于采礦的KOMTRAX Plus。其DANTOTSU解決方案包括自動運輸系統(AHS);智能機控;SMARTCONSTRUCTION和智能機器控制液壓挖掘機。其他產品包括森林機械;叉車;柴油發電機;大型壓力系統,中型和小型壓力機;鈑金機械;機械工具;準分子激光器,以及用于半導體制造的熱電模塊和溫度控制設備。
3)迪爾(DEERE)[DE.N]:迪爾公司是一家提供先進產品和優質服務的全球領先企業。公司業務主要有:農機設備業務和金融服務業務。公司在建筑、森林、草坪和草皮培養等農業設備生產方面占主導地位。另外,公司也生產柴油機和其他工業動力設備,在信用卡、健康護理和專門技術方面提供產品和服務。
1.行業分化繼續加劇。未來重機行業分化趨勢仍將持續。相較于其他重機產品,具備成套設備供給能力優勢和采購優勢的公司將具有較高的行業景氣度和盈利空間;同時,擁有工程承包業務的重機企業可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緩解機械制造業務下滑的沖擊,提高抗風險能力。
3.重型機械行業步入整合時代。受政策調整、宏觀經濟下行以及企業“先天不足”等因素影響,重型機械裝備業下行風險逐步加大對重機行業內的企業進行整合,不僅可以提升中國企業的競爭實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響應“一帶一路”戰略及“中國制造2025”戰略,而且可以提升整個重型機械行業的實力和能力,使更多的行業從中受益。
凡來源為21經濟網的內容,其版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具體版權合作事宜,請見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版權聲明頁?!驹斍椤?/p>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廣州大道中307號富力東山新天地寫字樓50F郵編:510699
ICP經營許可證號:粵B2-20090432號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粵)字第02126號粵ICP備2021113567號內容索引
21經濟網是21世紀經濟報道門戶網站,主打財經新聞,是21世紀經濟報道原創新聞最重要的展現平臺。同時有機整合客戶端最深度策劃、搶鮮報及快報最新資訊,給讀者提供最優質的閱讀。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