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特黄特级91欧美特级特黄-欧美日视一级视频免费观看网站-韩国黄色一级大片免费在线观看-美国一级黄色视频-找出美国特级黄色视频-欧美a级成人在线-一级黄色片一级一级一级一级黄片-国产男女做受高潮毛片一级-一级黄片在线试看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常見問題 >

常見問題

三明伍民簡介“八一”!這片土地上永恒的名字

發布時間:2024-09-06 16:04

  今天,中國人民迎來建軍97周年。“八一”是一個起點,是人民的誕生日,有許多地名、建筑、學校,以“八一”命名,或是帶有“擁軍”“軍民”的字眼,體現著雙擁的溫度,將對人民的熱愛鐫刻在這片土地上。一起走進八閩大地上這些“八一”足跡,感受魚水深情。

  在三明永安市小陶鎮,有一個叫“八一”的村莊。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寧洋正式開縣,小陶歸寧洋縣管轄。八一村位于小陶鎮東北部,自劉姓始祖于明代萬歷年間開基建村至今,已有500余年歷史。

  1950年前,寧洋縣有兩名惡霸,分別是羅干伍、余水潮。平日里,兩名惡霸作惡多端,欺凌百姓。

  不久,八一村的民兵連配合南下解放大軍智捕這兩名惡霸。1951年3月2日,羅干伍在小陶營公審處決,永安、寧洋兩縣群眾參加。1951年3月9日,余水潮潛逃至漳平縣南洋區永興村。1951年3月11日,在漳平縣南洋區中隊配合下,余水潮被捕獲,后押歸寧洋公審處決。

  1949年至1953年,張坊堡改名支前模范村。之后,村里為了紀念和民兵連對剿匪做出的貢獻,故取名八一社。

  1957年,福州發生了一場歷史罕見的秋旱,北郊一帶的新店、湖前、浮村、戰坂、溪里、盤石等村,5000多畝稻田龜裂,禾苗枯死。政府認識到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迫切要求修建水庫。

  時間趕、任務重,在這關鍵時刻,福州軍區熊兆仁副參謀長于1957年10月中旬派出了來工地支援,承擔攔河壩隔心墻的開挖和回填這一艱巨的任務。整個河床深挖8米,開挖時經常碰上重達七八百斤的河卵石,12個戰士就聯合抬上去。許多戰士手足磨得鮮血淋漓,仍堅持輕傷不下火線。經過兩個月的日夜拼搏,終于完成了攔河壩隔心墻的任務,當地鄉民感激萬分。

  轉入大壩施工時,需要大量土石方,工程采用人工和半機械化相結合的方式,搶工期,趕進度。是時,又派來40輛汽車參戰,工地上熱火朝天,建設形成高潮。經過5個月苦戰,大壩終于趕在雨季到來之前建成,并基本過了攔洪關,逐步開始蓄水,鄉民歡天喜地盛贊人民子弟兵。

  于是,市委和指揮部研究決定,把赤橋水庫定名為八一水庫,以標志和表彰的歷史功績。八一水庫經過一年時間的艱苦努力才建成,是當地鄉民自力更生和軍民共建的勞動成果。

  在漳州市平和縣山格鎮有一座“馴水橋”,橋的兩端,是兩道長1000多米的堅固河堤,名為“軍民堤”,同樣也藏著這樣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上個世紀,流經山格鎮(當時稱山格人民公社)的高磜溪河道彎曲,河岸殘破,一遇洪水,沿河兩岸的人民生命財產備受威脅。當時,山格公社協同有關部門決定于1974年10月啟動改造工程。

  正當施工進入緊張攻堅階段,原福州軍區司令員皮定鈞將軍蒞臨視察,并調來上千名指戰員,與山格三萬人民群眾,并肩作戰。工地上紅旗迎風招展,軍民斗志昂揚,原計劃三年的改造任務,一個冬季就完成了。整個工程改直了河道,堅固了河堤,造新田267畝,發揮了防洪、灌溉和擴大耕地的效益,讓以往十年九洪水的山格圩,數十年來再不遭遇洪魔襲擾……

  如今,“軍民堤”兩岸建起了水岸休閑中心和大眾公園,碧水藍天、綠樹成蔭,成了人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當年,軍民的魚水之情,同甘共苦,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一段段佳話。

  在福清市高山鎮,有一條平凡且特殊的水泥小道。在當地,百姓和駐地部隊將其稱之為“擁軍路”。這條“擁軍路”長約100米,寬約5米,就是這樣一條不起眼的“羊腸小道”,卻承載著數十載的濃厚軍民情誼……

  生于1949年的林代安先生,20歲起便開始義務為部隊鋪路、修房、種菜、采購生活用品,被駐地部隊親切地稱作“擁軍大哥”。

  1994年,林代安出資10萬元,將龍高路前往薛港駐融部隊的一段黃土小路變成了平坦整潔的水泥道。這條100米的小路,串聯起了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久而久之,當地百姓和駐地部隊便將這條路命名為“擁軍路”。

  據介紹,自1972年開始,林代安老先生便主動承擔了這條路的養護工作。直到1994年出資重修,他累計為部隊義務保養的路面約1400公里。幾十年來,他先后拿出數十萬元支援部隊,他的家也被稱為“八一服務社”和“軍人接待站”。

  林代安先生先后獲評“全國雙擁工作先進個人”“全國愛國擁軍模范”等榮譽稱號。2013年,林代安先生與世長辭,他的兒子林宗斌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繼續為雙擁工作貢獻力量。

  距福州永泰縣城17公里,有一所“八一愛民學校”——葛嶺中學。2016年以前,學校基礎建設薄弱,枯水期師生用水困難,教學質量長期在低層次徘徊。

  “建八一圖書館,修繕寄宿生宿舍,為學校裝上了空調、多媒體電教設備及自來水供水系統,還建成了一個小足球場。”葛嶺中學校長盧進林掰著手指頭,細數這些年的變化。“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老師教得更舒心,學生學得更安心,教學質量大幅提升。”

  變化,不僅體現在基礎設施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引領上。武警福州支隊援建的國防教育館,是學生們課余時間最愛去的地方。支隊官兵受聘為學校國防教育課外輔導員,定期給師生講史軍史、講勵志故事。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歷史,讓學生感受到有強大的,才有幸福安寧的生活,更加懂得了為誰讀書、怎樣做人。

  “稍息,立正,向右看齊……”初夏的午后,在邵武八一希望小學的操場上,一隊小軍人身穿迷彩服,頂著烈日,在教官的帶領下,抬頭挺胸,昂首闊步,那架勢還真有一番軍人的風采。

  據了解,自1974年當地駐軍部隊在廖家排村建起“軍民小學”(八一希望小學前身)開始,學校就十分注重培養有“軍人氣質”新一代青少年兒童。

  2000年,福建省軍區捐資興建“八一希望小學”。2001年,八一希望小學將國防教育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與課堂教育、德育工作、少年隊活動、課外活動和科技活動相結合,營造國防教育良好氛圍。

  邵武八一希望小學座落于城鄉結合部,是一所外來工子女相對集中的農村中心校。此外,學生中還有一些貧困家庭子女和殘疾兒童,他們被稱之為校園里的“特殊生”。“特殊生”可享受學校免費發放的2套夏裝,以及南平軍分區委托發放的“助學金”。由省軍區、南平軍分區發起的“我為小學獻愛心”活動,已連續多年為學校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