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6 日上午,在三明市寧化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前,一百多名少先隊員高唱《我們是接班人》,高亢有力,震撼人心。
86 年前,約 1.12 萬名紅軍從這里出發長征,到達陜北時僅存 76 人;
80 多年來,紅色故事代代流傳,紅色基因代代傳承,喚起一代代人的紅色擔當。
在面向革命烈士紀念碑三鞠躬后,少先隊員們敬獻鮮花,瞻仰烈士紀念碑。在紀念碑旁的墻上,寫著 蘇區烏克蘭 和 紅軍長征出發地 。1931 年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寧化蘇區成為蘇區的戰略大后方,為政府和紅軍提供了大量的兵源和后勤保障支撐。 鐘寧平曾經擔任過寧化縣文化局局長,他在現場詳細講解了這兩行字的意義。
據了解,寧化蘇區擴紅支前運動始終走在蘇區前列。當地先后支援了 950 多萬斤糧食、近 54 萬元錢款、2 萬多人次的擔架隊和運輸隊 …… 寧化也因此受到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中華蘇維埃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多次表揚,被譽為 蘇區烏克蘭 。
當年,寧化全縣 13 萬人口,參加紅軍的有 1.6 萬多人,平均不到 10 人就有 1 人參軍。 鐘寧平說,寧化也是主力紅軍長征四個出發地之一。1934 年,6000 多寧化子弟參加長征,到達陜北時僅存 58 人,大部分犧牲在決定紅軍生死存亡的湘江戰役中。
寧化為革命作出的重大貢獻和犧牲,是三明紅色歷史的一個縮影。當年,三明全域都是蘇區,也是蘇區的核心區。全市 3.7 萬人參加紅軍,1.12 萬人參加長征,到達陜北僅存 76 人。
在三明市區街頭,隨處可見 風展紅旗如畫 的大幅海報。
這句詩出自 1930 年 1 月途經清流、歸化(今明溪)、寧化時,寫下的《如夢令 元旦》:
在認真研究三明紅色歷史、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三明整理匯編出 50 個紅色精品故事,開展 風展紅旗如畫 紅色三明故事宣講活動,全市累計舉辦宣講比賽 2544 場次,1.64 萬名選手參賽,現場觀眾近 20 萬,390 多萬人次觀看融媒體直播。
風展紅旗如畫 紅色三明故事宣講小分隊還有應邀進京赴省宣講 75 場 79 個單位,累計聽講人數達 2.2 萬人次。
2020 年 7 月以來, 風展紅旗如畫 紅色三明故事不僅 紅 動三明,也在福建省乃至全國產生熱烈反響。
寧化縣石壁鎮陳塘村支部張超群曾經聽過宣講。 讓我想起小時候。 張超群是陳塘村人,寧化陳塘紅軍第四醫院舊址群就在村里,很多烈士埋在村旁的牛角灣山坳里。 我上學要經過牛角灣,都會拿著系了紅領巾的木制小手槍,像當年紅軍戰士一樣昂首向前走,心里對這些無名烈士懷著無比崇敬之情。
聽的時候我就想,怎樣弘揚蘇區精神,怎樣保護利用好村里的紅色資源,讓村民增產、增收,讓村民富起來,這也是我們的宗旨。 張超群說。
近年來,陳塘圍繞紅軍第四醫院舊址群,相繼完成了一系列紅色項目,包括觀光連接線步道、革命烈士紀念碑、紅軍康復操演場、紅色醫療衛生培訓教育基地等。
如今的陳塘村早不再是原來那個偏僻的小山村,而是遠近聞名的休閑旅游村,還入選為三明市第一批市級歷史文化名村、福建最美鄉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
這一切都得益于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以及領導人對老區蘇區人民的深厚感情。 張超群說。
目前,三明市 12 個縣(市、區)已全部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48 個革命舊址保護項目列入 2020 年原蘇區革命保護利用片區閩西革命文物保護系列項目。此外,長征文化公園、蘇區紀念館、紅旗廣場雕塑等紅色標志性項目都在有序推進。
今年 4 月,三明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肖明光在 蘇區三明講壇 做專題講座時,對三明的 紅色 + 文章做了闡釋: 將 風展紅旗如畫 紅色品牌與工業三明、綠色三明、文明三明有機貫通,與主導產業融合發展,將會有力推動三明蘇區高質量發展。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