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特黄特级91欧美特级特黄-欧美日视一级视频免费观看网站-韩国黄色一级大片免费在线观看-美国一级黄色视频-找出美国特级黄色视频-欧美a级成人在线-一级黄色片一级一级一级一级黄片-国产男女做受高潮毛片一级-一级黄片在线试看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公司新聞 >

公司新聞

70年國家記憶:“三線建設”中的老廠房三線老工業基地

發布時間:2023-12-17 20:06

  陜西是中國近現代民族工業聚集地之一。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三線建設”期間,國家在全省投入建設資金數百億元,建成投產工業企業2000多個。這些工業企業留下了眾多的辦公樓、工廠車間……

  從崢嶸歲月中走來的一座座老廠房,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是城市發展的見證,還承載著許多的社會記憶。每一座老廠房都記錄著幾代人拼搏奮進的豪情和夢想。對于很多人來說,這里不僅是他們工作、生活的地方,更是青春無悔、激揚人生的舞臺。

  如今,一些企業的老廠房依然挺立,始終在生產一線發揮著作用;一些老廠房雖然已散去了昔日工業生產的火熱,但經過改造和再創造,又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開始快速向文化藝術空間轉型;還有一些老廠房隨著時代的發展, 已經廢棄甚至消失。

  雖然因風雨侵襲而英姿不再,也逐漸被城市興建的大廈樓群所遮掩,但這些經歷了中國工業發展歷程的老廠房,是中華民族在偉大實踐中留下的寶貴財富,它們不僅記錄了中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同時也承載著我國早期工人艱苦奮斗、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形象和精神,有的也以不同的形態記錄著新時代的精彩。

  當陜西鋼廠煉鋼的錘聲漸漸遠去,大華廠紡紗的機器停止了轉動,陜重廠宏偉的廠房和轟鳴的機器被商住社區里孩子們的笑聲所代替時,我們應當始終銘記這些老廠房所傳承的永不磨滅的奮斗精神。

  5月18日,站在曾經的陜西重型機器廠廠區主干道上,梧桐樹下斑駁陸離的光影把記者的目光帶回到20世紀70年代——

  清晨,《東方紅》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播報響徹廠區,騎著二八自行車的工人穿過梧桐樹下筆直的大道奔向車間。

  黃昏,伴隨著大喇叭里傳來的《團結就是力量》的歌聲,穿著統一廠服的工人們涌出工廠大門。梧桐樹下,車鈴聲、說笑聲響成一片。

  在西安市東郊,遍布著很多記錄了幾代西安人青春和奮斗的大型工業企業,陜西重型機器廠就是其中之一。

  1958年12月10日,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原機械工業部和陜西省重點骨干企業之一——陜西重型機器廠破土動工,1968年開始續建,1976年正式建成。支援建設陜西重型機器廠的人們從遼寧、黑龍江、上海等地來到這里。他們在這塊土地上揮灑汗水,把一生奉獻給了企業,也在長年的工作和生活中與這塊土地融為一體。

  1977年至1984年,陜西重型機器廠進入發展高峰期。當時,全廠職工人數達到4000多人,被陜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大慶式企業”稱號,為電力、冶金、化工、汽車、輕工等行業研制了大量精良設備,有力地支援了國家建設。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陜西重型機器廠在技術、產品、管理、觀念等方面的競爭力越來越不足。2008年,陜西重型機器廠實施政策性破產重組。

  現如今,曾經的陜西重型機器廠老廠區已經不復存在。過去廠房林立的區域變成了一片高檔商住區,人流如織,車流如梭。

  “這條進入小區的綠蔭大道就是當年廠區的主干道。那時候,走在上面的是上下班的工人,現如今是上下班的市民。”陜西重型機器廠退休職工王選民告訴記者。“廠房沒有了,但廠區主干道和兩側的梧桐樹還在。我雖然在對面的小區買了房子,但經常會帶孫女來這條路上走走,把我們這一輩人的拼搏付出和酸甜苦辣告訴她。”

  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一樣,陜西重型機器廠的發展歷經磨難和艱辛,也收獲過夢想、豪情、快樂和自信。完成了歷史使命的老廠房雖然已無影無蹤,但對于很多西安人來說,銘刻在歷史中的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才是最為珍貴的記憶。

  在西安市區的東北角,坐落著一家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的現代化軍工電子企業。它是我國炮瞄、地空制導等多種雷達研制生產的搖籃地之一——陜西黃河集團有限公司。

  1953年,陜西黃河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一五”期間國家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的黃河機器制造廠(786廠)建成。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黃河廠多項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1958年,第一部國產炮瞄雷達在黃河廠試制成功;1967年,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地對空導彈制導站——紅旗二號制導站完成設計定型……

  作為一家軍工企業,黃河廠更為大眾所熟悉的產品是電視機。20世紀80年代初,響應國家“保民、軍民結合”的號召,黃河廠引進彩電生產線,影響著中國電視機產業發展史的“黃河”由此而來。

  “黃河”風靡全國的背后,是黃河人在艱苦環境里的拼搏付出。“為了搜集生產線天跑了京津滬浙四省市。白天大家與外商談判,晚上整理資料至深夜。為了節約資金,大家住在防空洞招待所。”曾參與建設彩電生產線的全國勞動模范楊萬林說。

  1984年7月正式投產的西北首條彩電生產線個月,被譽為“西安的深圳速度”;率先在全國軍工電子行業中探索的股份制改造,整體改制為黃河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黃河廠邁出的每一步,都是那個時代拼搏進取精神的縮影。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黃河機器制造廠曾經輝煌的民品事業在20世紀90年代遭遇了“滑鐵盧”。在轉型發展的重重困難面前,黃河人同樣能咬緊牙關,拼搏進取。

  “1996年,工廠提出了‘紅旗不倒,成在96’的口號。科技人員日以繼夜地進行技術攻關。我們的拼勁兒從來沒減過。”作為重振黃河軍工雄風的紅二乙(A)制導站的總設計師、黃河廠雷達領域的權威——李福康至今難忘黃河廠鳳凰涅槃的經歷。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的統籌部署,在軍品產業領域取得長足發展的陜西黃河集團有限公司,在民品光伏產業領域也實現了做優做強。一個發展速度快,發展質量高,軍民貿“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已經形成。

  老鋼廠就是原陜西鋼廠,1958年建廠。20世紀80年代它最輝煌和鼎盛的時期:近萬名職工在機器的轟鳴聲中,見證了“鐵在燒”的火熱生產場景。

  回憶起當初的陜西鋼廠,原鋼絲車間熱處理工沙昕滿臉自豪。“夏天,車間溫度高達六七十攝氏度,鋼水出爐時溫度會更高。當時鋼絲車間有700多名職工,在這種高溫環境下工作是十分艱苦的。但為了搞生產,誰都不會顧惜自己。”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陜西鋼廠和西安交通大學聯合研制的高速工具鋼獲得國家級獎項。軸承鋼、高速工具鋼、鉚釘鋼是陜西鋼廠最有名的產品。陜西鋼廠還為飛過國慶閱兵式上空的戰機提供了彈倉發射器使用的彈簧鋼。

  歲月流轉,企業沉浮。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中,陜西鋼廠最終轉型停產,并于2002年正式破產。從2012年開始,再也沒能發出轟鳴聲的廠房又迎來了全新的生機,這里的廠房成了老鋼廠設計創意產業園的“寶貝疙瘩”。

  樸素的木質屋架結構、泛黃的紅磚墻壁、酸洗池改造成的水景、車間軌道改造成的屋頂、做成了藝術品的廢棄舊零件……漫步老鋼廠設計創意產業園,人們不經意間就會被這里的復古氣息和濃濃的文化創意元素所感染。

  “老鋼廠的廠房非常有特點,層高很高,建筑容量大,有鮮明的工業建筑元素。這樣有利用價值的工業廠房在北京、上海也非常稀缺。在西安,老鋼廠是唯一一個創意設計類的產業園項目。”老鋼廠設計創意產業園創始人、華清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全建彪告訴記者。

  目前,建筑面積45000平方米的老鋼廠園區,已經入駐了近150家企業及文化商業體。有特色鮮明的創意街區,有多次舉辦城市復興論壇的老鋼廠藝術中心,有西安市文物局掛牌的城市記憶博物館,有互聯網新零售領域發展迅猛的紅人裝企業,還有袁家村左右客酒店連鎖經營品牌總部。劉克成大師工作室、藝術家聯合工作室等一系列藝術設計類、文化創意類機構也陸續入駐。

  老鋼廠,這個見證了陜西工業化最輝煌的地方,又承載起了古都西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夢想,與時代的脈搏始終同步跳動。(陜西日報記者 劉強)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