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真金白銀”,鼓勵工業企業采購智能化設備,支持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新出爐的《廈門火炬高新區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若干措施》瞄準新型工業化關鍵賽道,賦能企業向新攀高。
日前,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聯合廈門市工信局召開政策宣講會,詳細解讀《廈門火炬高新區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若干措施》以及《廈門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條款,并為企業答疑解惑。
《廈門火炬高新區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分為五大方面,圍繞鼓勵企業“智改數轉”(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鼓勵企業做大做強、聚焦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鼓勵產融結合等,深化服務企業。
火炬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廈門是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并于近期入選2024年度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名單,火炬高新區將把握試點契機,扎實做好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各項工作,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
為答好“智改數轉”這一新型工業化的“必答題”,《若干措施》強化問題導向,聚焦企業共性問題靶向施策。《若干措施》提出,對企業采購智能化設備、采購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均有相應的補助。同時,對入庫廈門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庫的中小企業,且實施數字化改造后數字化水平達到二級、三級、四級的,按照企業獲得市級補貼金額的50%予以疊加配套。
除了資金獎補外,高新區還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優秀的智能制造診斷服務商,為企業開展免費智能制造診斷服務,每家企業診斷服務費最高20萬元。
“相信這樣的政策將帶動更多企業轉型。”海為科技主要為客戶提供工業自動化核心控制系統和產品,既是“智改數轉”的供應商,也是智能制造轉型的實踐者。公司副總經理張有釵說,受資金、技術、經驗等方面的限制,一些中小企業對“智改數轉”持謹慎觀望態度。此次《若干措施》直面難題和痛點,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不敢轉、不會轉”的問題。
火炬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高新區將強化政策落實,提升服務質效,激活企業實施“智改數轉”的內在活力,在兩年內推進232家企業加入廈門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庫并完成數字化改造。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若干措施》從支持企業加快設備更新、加強企業人才住房保障、鼓勵企業引領示范方面,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予以支持。其中,對獲評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高新區將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
為支持企業增產增效,《若干措施》提出,對年度工業產值較前三年中最高年度產值的增量超過1000萬元以上(含),且較前三年中最高年度增長幅度超1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最高按實際工業產值增量部分的0.2%給予企業獎勵。
《若干措施》還鼓勵小企業上規模,對年度產值首次達到規模以上標準并納入統計聯網直報平臺統計的工業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自次年起連續納入統計滿2年,且年產值持續保持增長的,再給予企業15萬元獎勵。對首次同時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統計的企業,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
《若干措施》中的“支持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備受企業關注。其提出,鼓勵重點企業與非關聯存量工業企業加強企業間合作,“對首次采購且連續12個月內采購額超500萬元(含)的重點企業,最高按其連續12個月內實際采購總額的1%予以獎勵”。
在唯恩電氣副總經理嚴閩川看來,“支持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有助于幫助企業拓展本地產業鏈供應鏈“朋友圈”,促進就近配套。
記者了解到,火炬高新區近年來結合“益企服務”專項行動,持續開展平板顯示、電力電器、智能制造、節能環保技術等產業領域供需對接會,為供需雙方企業搭建面對面交流對接平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要素鏈聯動融通,努力在服務和融入廈門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記者 林露虹 通訊員 管軒 劉清)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于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