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感謝各位看官點擊支持原創,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醫改,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火了。這回是福建三明的經驗要全國推廣,一時間激起千層浪。大家都在問:三明模式真能破解看病難看病貴這個老大難問題嗎?
說實話,聽到醫改這兩個字,不少人都有種條件反射:又來了,又是畫大餅。可這回好像有點不一樣。三明醫改可不是紙上談兵,人家是實打實干了十多年,還真就整出了點名堂。
三明這幫人是怎么想的?說白了就是要搞個三通一平。通什么?通城鄉醫療資源,讓老百姓不用大老遠跑大醫院;通藥品采購渠道,把藥價里的水分擠掉;通醫務人員的薪酬制度,讓醫生不再靠開藥賺錢。平什么?平衡各方利益,既要降低醫療費用,又不能讓醫療質量下降。
聽起來是不是挺美?但現實有多骨感,只有實踐過的人才知道。三明這些年摸爬滾打,總算摸出了點門道。數據顯示,改革后三明的醫療費用增速明顯放緩,藥價也降了不少。更讓人驚喜的是,醫療服務質量不降反升,患者滿意度還提高了。
有人可能要問了:這么好的經驗為啥不早點推廣?其實,三明模式也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每個地方的情況都不一樣,照搬照抄肯定行不通。但三明的經驗確實給了我們一些啟發:醫改不能光喊口號,得真刀真槍地干;不能只顧一頭,得統籌兼顧;更不能急于求成,得有耐心、有恒心。
說到底,醫改是個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光靠幾個政策文件是不夠的,還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比如,怎么平衡醫院、醫生、藥企、患者的利益?怎么改變人們小病大醫院的就醫慣?怎么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這些都是需要細細琢磨的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推廣三明經驗總歸是個好事。至少說明政府在醫改問題上還在努力,沒有放棄。對老百姓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畢竟,誰不希望看病能更便宜、更方便、更有質量保證呢?
但是,我們也不能對三明模式抱太大期望。醫改是個老大難問題,不是靠一個模式就能解決的。我們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完善。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轉變觀念,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疾病擋在門外。
說到這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到一個更大膽的想法:免費醫療。沒錯,就在三明醫改經驗推廣的同時,北大有個教授提出了這么個驚世駭俗的觀點。這下可好,網上吵成一鍋粥。
支持者說,這才叫真正的全民健康。反對者則認為,這不是好心辦壞事嗎?且不說財政能不能扛得住,就說醫療資源,現在看病都要排長隊,要是免費了,那還不得擠破頭?
說實話,免費醫療聽著是挺誘人的。誰不想生病了不用掏錢?但真要實現起來,難度可不小。北歐一些是搞了免費醫療,但人家國情不一樣啊。再說了,他們也面臨不少問題,比如醫療資源緊張、等待時間長等。
所以說,醫改這事兒,沒有一蹴而就的辦法,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我們需要的是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比如,可以先從提高醫保覆蓋范圍和報銷比例入手,再逐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引導患者合理就醫。同時,還要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基本的醫療服務。
醫改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我們期待著能早日跑出好成績,讓看病難、看病貴成為歷史。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耐心,也要盡自己的一份力。畢竟,健康是自己的,誰也幫不了你。
那么最后小編想問:如果讓你選擇,你是愿意繼續現在的醫療體系,還是希望嘗試完全免費的醫療服務?對此你怎么看?
來源: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政體,,種族,個人。
相關數據,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內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
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