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印發的《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近日發出關于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確定了15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
據介紹,本批公布的15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別是:井岡山片區、原中央蘇區片區、湘鄂西片區、海陸豐片區、鄂豫皖片區、瓊崖片區、閩浙贛片區、湘鄂贛片區、湘贛片區、左右江片區、川陜片區、陜甘片區、湘鄂川黔片區、晉冀豫片區和蘇北片區。
2010年,三明市曾對全市革命遺址做過一次比較徹底的普查,經過細致調查、仔細甄別最終確定有普查價值的遺址為374處,其中革命遺址為353處,其他遺址為21處。在這353處革命遺址中,按照類別分類,其中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160處,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134處,革命領導人故居12處,烈士墓24處,紀念設施23處。在21處其他遺址中,按照類別分類,其中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10處,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5處,重要人物故居4處,烈士墓1處,紀念設施1處。
《三明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三明市第一批紅色文化遺址名錄的通知》(明政【2017】17號)公布我市第一批紅色文化遺址名錄,共計60處91個點。按照文物保護等級、需搶救保護急緩、史料價值輕重等,將第一批紅色文化遺址分為三個等級,其中一級5處11個點、二級21處35個點、三級34處45個點。
寧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中央21個蘇區縣之一,還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四個起點縣之一,、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張聞天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經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進行過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
在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戰爭年代,寧化人民為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為了民族的解放,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作出了巨大的犧牲與貢獻。在人力上,當時寧化總人口僅13萬多人,就有13000多人參加了紅軍,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就達6600多人……
清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22個中央蘇區縣之一,在這片紅色土地上,曾留下、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斗足跡;1930年同志途經清流時,寫下了著名的《如夢令·元旦》詩詞。位于清流縣林畬鄉塘崛村的邱氏祖屋“詒燕第”,系毛主席舊居……
建寧是22個中央蘇區縣之一,有著輝煌燦爛的革命歷史。同志在建寧戰斗、生活了44天(1931年5月29日——1931年7月12日)。
第一次“圍剿”失敗后,蔣介石不甘心失敗,任命何應欽為“剿匪”總司令,調集第5、6、19、26路軍及諸直屬新編師、航空隊,計18個師又3個旅,約20萬兵力,采取“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從西起贛江、東至建寧布下了一條700里長的弧形封鎖線,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二次“圍剿”。為徹底粉碎敵軍陰謀,率領紅一方面軍……
1930~1934年冬,工農紅軍在明溪縣開展革命斗爭,設立多處紅軍醫院。1934年1~2月,東方軍經縣城、夏陽到沙縣攻打五十二師盧興幫部時,設立了滴水巖、城西李家大厝、陳家大厝等臨時醫院,有傷病員250余人。主力紅移后,紅軍醫院隨軍撤離。
這些醫院一面承擔軍隊中的治病、治傷工作,還兼負宣傳工作,以“救死扶傷”為宗旨,免費為地方群眾治病,開展衛生防疫運動。為了紀念紅軍戰地醫院的歷史作用,明溪縣委、明溪縣人民政府在滴水巖樹立了一塊大理石碑……
泰寧是一塊具有革命歷史的紅土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工農紅軍在此燃起了革命的烽火,建立了紅色政權,中國工農紅軍總部就設在這里,朱德和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指揮紅軍作戰,并一度成為閩贛省物資供應和經濟文化建設的中心,是全國中央革命根據地二十一個蘇區縣之一。
至今在古城老街兩旁仍完好的保留著當年紅軍用繁體字書寫的大幅標語、巨幅文告以及防空洞等。當地政府為紀念這一段光榮革命斗爭歷史,將該街命名為“紅軍街”,并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列入革命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永安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東線門戶,是連接閩西與閩北蘇區的戰略要地。1934年4月初,紅7軍團奉命從江西黎川出發,在敵堡壘區外開辟新區,采取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相繼打擊敵人,以解放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東線門戶永安。
聯合鄉是客家尤溪縣的革命老區鄉,全鄉12個村有8個村是革命老區村。解放前,這里區位偏僻,成為地下黨獲得主要地區之一。1945年林正品、林立水等人在這里先行組建了“貧農團”,后來貧農團的活動震驚了政府,偽縣長派保安隊進行圍剿。先后有林松青、林正氣等人犧牲。1949年末尤溪縣在連云建烈士墓。
將樂是中央蘇區縣之一的客家縣。當時是根據的指示,由彭德懷及其領導的紅三軍團和東方軍創建的一塊重要革命根據地。1931年6月,紅三軍團把將樂列為“建立政權,分配土地”的重要區域,從此,將樂成為中央蘇區的“東方門戶”。
1934年中央紅軍東方軍從沙縣攻占尤溪盧興邦兵工廠后所得戰利品都經荷山送往中央蘇區,是當年紅軍的一個主要兵站,也是連接閩西、閩中蘇區的戰略要地。小小的荷山曾一度成為東方軍指揮作戰、安營扎寨、后方建設的重要陣地,當地的老百姓都自豪地把荷山稱之為“中央紅軍村”。
在沙縣的這片紅土地上還走出了一位飛將軍——。15歲離開家鄉夏茂鎮,參加了紅軍,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空軍司令員。
閩中大田,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是閩西通往閩南沿海的咽喉要道,便于開展游擊戰爭,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朱德、彭德懷、羅榮桓等一批紅軍高級將領,都曾在這塊紅土地上浴血奮戰。
玉田村是三明市首批命名的12個“中央紅軍村”之一。從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指揮部舊址到朱德率紅四軍攻打縣城戰斗遺址,從玉田鄉蘇維埃政府印章到紅軍飯票……大量的革命遺址遺跡和革命文物被完好地保存。
以建立大田縣第一個黨組織葉炎煌烈士為創作原型的革命題材電影《無悔的心》拍攝地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