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賀佳雯江蘇鹽城報道“各省份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抓醫改,一抓到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推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提速擴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體改司副司長薛海寧如是總結當前三明醫改經驗推廣的概況。
近年來,福建省三明市在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協同”改革方面,積累了經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將推廣福建三明醫改經驗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抓手,各地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學習借鑒福建三明醫改經驗。
如今,三明醫改在三明還有哪些創新辦法?三明醫改經驗推廣到其他地方能否推得動?有哪些難題待解?近日,
記者跟隨國家衛健委,深入江蘇鹽城市調研三明醫改推廣情況,近距離觀察醫改落地的細節。創新三明醫改,強化醫改領導和推進機制
三明醫改實施至今已有12年。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認定,三明市為全國首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推廣基地。
記者采訪時不約而同達成的共識是,三明醫改能不能推得動,關鍵還是看當地政府支持力度有多大,這是一項需要多方統籌協調的系統性工程。
在國家衛健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福建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楊閩紅表示,在鞏固強化醫改領導和推進機制方面,福建歷任省委書記都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省長任第一副組長,堅持一位政府負責同志分管“三醫”工作,各市、縣(區)比照落實。更重要的是,福建省連續10年將醫改重要指標,納入對各設區市政府的績效考評內容,省政協、省紀委監委還分別將醫改列入民主監督、執紀問效的重要內容。
如今的三明醫改已經不再是“控費導向”的初級改革,而是立足實際,探索更多創新措施。楊閩紅介紹,完善健康服務保障機制,做到醫共體“愿意管”。通過縣域醫保基金打包支付、探索按健康績效取酬的崗位年薪制等,激勵縣域醫共體全面守護百姓健康。
針對住院陪護難的問題,三明醫改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按照財政、醫保、患者各負擔一點的原則,完善醫療護理員制度,試點地區患者陪護費用明顯下降;針對群眾看病煩的問題,創新開展家庭病床、互聯網+中藥配送等便民服務;針對重復做檢查的問題,全面推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記者從國家衛健委獲悉,目前,31個省份和兵團都制定了學習借鑒三明經驗實施方案。薛海寧評價,改革示范效應不斷顯現,在省級層面,福建、浙江等省份全面推開,地市層面涌現出浙江湖州、江蘇鹽城、河南周口、湖南湘潭、湖北宜昌、貴州遵義等一批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的典型地市。醫改錢從哪來?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
醫療服務價格的動態調整,是三明醫改經驗深化、推進的關鍵,能更好地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對此,江蘇鹽城、貴州遵義等地分享了經驗。
江蘇鹽城市人民政府市長張明康介紹,鹽城市在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方面,通過調整市管醫療服務項目價格354項,2023年全市公立醫院人員經費支出占比、醫療服務收入占比較2022年分別增長1.6和1.2個百分點。
同時,鹽城市建立以“四方滿意、群眾健康、醫療質量、服務能力、運行效率”為主要內容的評價體系,考核結果與醫保基金、績效工資總量及負責人薪酬進行掛鉤,激勵與約束并重,推動醫共體高效運行。
記者介紹,近年來,江蘇省不斷建立健全靈敏有度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從江蘇省提供的數據來看,2019年以來,省級層面共調整、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15批次、3166個項目,調價金額為75.32億元,平均提價63.9%。
此外,遵義市則建立了“三醫聯動”改革會商機制,由市縣兩級衛健、醫保、藥監等部門負責同志共同參與,定期收集、整理、會商解決改革當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例如,聚焦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項目調整問題,讓醫療服務價格既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又不增加群眾負擔。數字化賦能,為基層“造血”
我國優質醫療資源不均衡,各地醫療需求和資源分布情況不一樣,因地制宜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才能把握深化醫改的科學方向。
江蘇鹽城是革命老區,戶籍人口近800萬,老齡化也在逐步提升。為讓老百姓“看好病”“負擔輕”,讓事業發展“有保障”,鹽城市聚焦腫瘤、心血管等轉外地就醫較多的病種,把優質資源“引進來”,讓醫務人員“走出去”,學本領提能力。
在鹽城的東臺市,2022年底老年人口占比為37%,超過三分之一。東臺市衛健委主任崔海接受
記者采訪時說,2022年之前,當地醫保基金總額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化解群眾醫療需求上升與醫保支出承壓的矛盾迫在眉睫。
于是,東臺市在體制、編制基本保持不變,財政沒有顯著增加的情況下,尋求機制創新的突圍。通過建設“集中審方、影像云診、智慧急救、遠程會診、區域檢驗、藥物配供、消毒供應、網絡心電、醫護調度、健康隨訪”十大中心,實現縣域醫療衛生資源的集中統籌管理,切實提高了整個體系服務的能力水平、質量效率和便捷性。
調研十大中心現場可以看到,在集中審方中心,東臺市的審方監管平臺已經納入了全市433家各級醫療機構,其中包括328家村衛生室。日均審方量約為1.3萬張。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所有醫療機構門診處方,都要在中心集中審核,不合理的會被退回。崔海表示,這就推進了藥品“拆零銷售”,以最小劑量實現精準治療。自動溯源同一患者、同一病種,治療周期合理用量,實現“存量”實時監控,同步推進處方用藥延伸到零售藥店。
起初平臺剛建成,處方合格率只有40%多,后來隨著制度完善以及基層培訓加強,2023年處方合格率提升到96.3%,年均節省醫保基金超4000萬元。
基層藥品種類偏少,尤其是一些兒童用藥開藥難。藥物配供中心建設總藥房,基層單位開處方,自動流轉給審方中心,審核通過后,中心藥房線下調配,物流配送上門。全過程無需基層醫生對接,也減少群眾奔波。被問及時效,崔海說,基本實現當天可達。
崔海表示,2022年,通過信息化手段將此前的醫改成果進行深入整合,2023年,該市的醫保基金預算總額實現了8000萬元的結余。
記者總結:“基層醫療水平的提升關鍵還是在于自身能力建設,我們用數字化賦能,為基層‘造血’。”
投資者關系關于同花順軟件下載法律聲明運營許可聯系我們友情鏈接招聘英才用戶體驗計劃
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090237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