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是中央蘇區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征的四個出發地之一。202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確上海市與三明市建立對口合作關系,支持革命老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三明與上海的歷史情緣可以追溯到中國成立之初。1928年,沙縣特別支部成為閩西北地區第一個黨支部,就是在上海作出設立福建臨時省委的決策后成立的,姜敢等一批三明籍進步青年也曾多次深入上海開展革命斗爭。如今,兩地再度攜手,期待承前啟后,繼往開來。
滬明新村、滬明小學、滬明幼兒園……在距離上海800多公里的福建省三明市,這些上海元素展現了兩地之間割舍不斷的情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支援福建工業基地建設和“小三線家上海企業整廠遷到福建三明,數以萬計的上海子弟在三明這片紅土地上留下了滬明情深的佳話。兩地攜手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對口合作典范有著良好的情感基礎。
一年來,上海與三明兩地在多領域實現常態化互訪對接,開展互訪交流120余批次。紅色文化交流、產業項目投資、文旅對接合作、優質農特產品進入上海大市場、教育衛生事業合作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紅色文化交流方面。“中國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展”在三明各地巡展;“滬明情 向未來——上海、三明兩地紅色文化傳承主題展”在上海一大紀念館開展;由三明市拍攝的新聞紀錄片《滬明往事》在滬明兩地媒體上線播出。
——項目對接合作方面。總投資10億元的三鋼智能制造、投資30億元的熙華醫藥產業園、投資5億元的錦江國際度假酒店等項目已落地實施。
——文旅對接合作方面。三明市文旅局與上海市文旅局簽訂《對口合作協議》;同錦江國際集團正式簽約,共同開發“環大金湖旅游度假區”,并在建寧縣合作建設“滬明合作研學旅游大本營”項目。
——鄉村振興方面。320多款優質農特產品進入上海“魚米之鄉”、西郊國際等重點平臺;沙縣小吃常駐上海市機關食堂;三明名特優產品展銷會暨沙縣小吃華夏行(上海站)實現銷售額1400余萬元。
——民生事業合作方面。三明市已有77所學校與上海建立了“一對一”結對關系,首批32名上海名醫與三明121名公立醫院優秀骨干醫師建立了師徒關系。兩地已先后開展教育、醫療等方面交流培訓活動10余批次。
與以往的對口幫扶不同,《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強調雙方互利合作,改變以往革命老區被動接受發達省市以建設資金為工作重點的“輸血”式援助,而是將革命老區看作是平等的長期合作伙伴。一年來,三明市搶抓機遇、積極對接,推動滬明對口合作開局良好。
在與上海浦東新區建立區縣合作關系的永安市,總投資1.1億元的“上海滬炭”年產20萬套半導體及光伏用熱材料項目,已在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產業園內開工建設。“園區剛剛獲得上海方面400萬元的資金補助,這些資金將主要用于石墨烯研發實驗室及孵化車間的升級改造。”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產業園黨工委書記潘捷說。
潘捷說,產業園已經與上海市石墨烯產業技術功能型平臺、上海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等單位開展深入對接,希望進一步促成在科研創新、檢測平臺搭建、成果轉化落地等方面的合作。
位于明溪縣的福建熙華醫藥產業園一期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工程車輛往來穿梭,身著工裝、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奮戰在各自的施工點位上,電焊的弧光不停閃爍。該產業園由上海熙華藥業有限公司與福建南方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致力打造從藥學研究、臨床研究、原料藥到制劑研發生產的全生命周期產業平臺。
“一期項目計劃今年底建成投產,全面達產后,有望實現年產值10億元以上,利稅1億元以上。”福建熙華醫藥產業園項目負責人李永說,滬明兩地藥企跨山越海的牽手,有助于完善生物醫藥產業鏈,構建生物醫藥產業新格局。
明溪縣工商聯主席謝偉東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他說,借滬明合作東風,以熙華藥業、海斯福化工為代表的一批龍頭企業加快布局,為明溪實現生物醫藥優勢產業集聚增強了后勁。
滬明對口合作的成效體現在這樣一個個標桿性示范項目上,催化了“產業圈”的加速融合。目前,上海已確定浦東新區、虹口區、楊浦區、嘉定區與三明11個縣(市、區)進行結對,雙方明確在園區產業、國資國企、科技創新、生態環保、人才交流等10個重點領域開展專項合作,并出臺了11個區縣結對行動計劃、簽訂了12個重點部門對口合作協議。
當前,經濟發達地區受用能、用工、建設等方面成本上升的制約,正不斷加快優化產業布局,拓展資源配置空間,而革命老區具有文化底蘊厚重、自然資源豐富、運營成本較低等優勢,對口合作有助于進一步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認為,三明作為閩西北重要的工業城市,擁有優質的石墨、螢石、紅豆杉等資源,而上海材料技術、農業技術、管理技術優勢明顯。他建議,三明在上海設立“創新飛地”,打破交通區位限制,充分利用上海的科教、人才等資源,實現三明企業的升級換代。
產業對接合作是滬明對口合作的重中之重。曾剛建議,在高端產業合作方面,建立新型跨區域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機制,升級滬明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等領域合作;在沙縣小吃產業方面,讓上海的創意團隊參與到沙縣小吃集團的改造、提升中去,充分挖掘三明沙縣小吃的文化底蘊。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三明各級干部希望借梯上樓、借船出海,構建具有山區特色的開放發展新格局的心情非常迫切。三明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興忠認為,革命老區自身“造血”能力建設也不容忽視,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突出產業合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加快推動合作意向轉化為具體項目,以點帶面推動對口合作持續深化、全面鋪開。
聯系人:李
手機:13658489879
電話:0598-8591900
郵箱:59896898@qq.com
地址: 三明市三元區碧桂園247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