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特黄特级91欧美特级特黄-欧美日视一级视频免费观看网站-韩国黄色一级大片免费在线观看-美国一级黄色视频-找出美国特级黄色视频-欧美a级成人在线-一级黄色片一级一级一级一级黄片-国产男女做受高潮毛片一级-一级黄片在线试看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常見問題 >

常見問題

三明市區是哪個區福建省氣候公報(2023年)

發布時間:2024-07-07 10:12

  2023年,我省氣溫偏高,降水接近常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冬季多寒潮,春夏強對流天氣階段性頻發,雨季總體平穩,臺風風雨影響皆偏重,綜合氣候年景偏差。

  全省年平均氣溫20.5℃,偏高0.7℃,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三高;降水量1621.3毫米,偏少49.5毫米(3%);日照時數1798.4小時,偏多97.6小時。

  年內經歷了6次寒潮、8場強對流、3次高溫、15場暴雨過程和7個影響臺風(含2個登陸臺風),夏季氣象干旱較重。主要天氣氣候特點是:

  1.年內多暖熱少雨時段。各月氣溫均偏高,以春季為甚;夏季2次高溫過程影響范圍和強度均達極端事件標準。冬、秋季降水量偏少,雨季降水量近20年最少,夏季沿海局地臺風雨異常偏多、極端性強。

  2.冬季寒潮過程頻繁,強度強。1月出現3次寒潮過程,其中1月23~25日過程39個縣(市)達寒潮標準,范圍為近20年1月同期第二大;12月15~18日過程多地日降幅破紀錄。

  3.強對流過程春季范圍廣、夏季頻次多。3月22~25日強對流過程的降雹范圍近40年早春季(3~4月)同期最大,23日單日降雹范圍為歷史第二大,平潭10年來首次出現冰雹天氣。8月午后雷陣雨頻次多,超九成縣市地閃日數大于20天,歷史少見。

  4.春夏高溫過程強度和范圍歷史同期少見。5月29~31日高溫過程,其范圍、持續天數和綜合強度為5月歷史同期之最,全省近半數地區極端最高氣溫打破或持平當地歷史同期紀錄。7月6~15日高溫過程,其范圍和綜合強度達極端事件標準;持續高溫致我省6月下旬至7月出現大范圍氣象重旱~特旱。

  5.登陸臺風“杜蘇芮”和“海葵”風雨影響極端性強,臺風季雨強僅次于1990年。2305號臺風“杜蘇芮”風、雨影響之重均為歷史罕見,其登陸風速45米/秒,達強臺風級;福州、莆田多地日降水量破當地或全省歷史紀錄。2311號臺風“海葵”影響致福州、寧德多地短歷時或日降水量破當地歷史紀錄。

  2023年,福建省氣象災害以臺風和洪澇為主,其次為風雹和低溫冷凍害,損失主要集中在泉州、福州、莆田和漳州。

  2023年,全省年平均氣溫20.5℃,較常年偏高0.7℃,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三高(圖1)。建甌、周寧和壽寧等32個縣(市)年平均氣溫為當地歷史前三高;其中,建甌、壽寧、周寧和屏南年平均氣溫破當地歷史紀錄。

  注:(1)本公報中季節劃分為:冬季(2022年12月~2023年2月)、早春季(2023年3~4月)、雨季(2023年5~6月)、夏季(2023年7~9月)、秋季(2023年10~11月);(2)本公報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各縣(市)年平均氣溫在16.3℃(壽寧)~22.9℃(長泰,云霄)之間,呈自西北向東南遞增的分布特征;中南部絕大部分縣(市)年平均氣溫≥20.0℃(圖2左)。全省平均氣溫均較常年偏高,近八成縣(市)偏高0.5℃以上,以福鼎偏高1.2℃為最(圖2右)。

  全省年極端最高氣溫33.4℃(周寧)~40.9℃(寧德),除惠安外,其余均出現于年內的3場高溫過程中;23個縣(市)年極端最高氣溫≥39.0℃(圖3左),羅源、寧德、平潭、莆田和云霄為當地歷史第二高。

  全省年極端最低氣溫-7.7℃(壽寧)~7.2℃(東山),大部出現于1月25和29日;39個縣(市)年極端最低氣溫<0℃(圖3右)。

  各季節平均氣溫及特點:冬季和秋季正常,春季、雨季和夏季偏高(表1)。雨季,全省平均氣溫歷史同期第七高,福鼎季平均氣溫為當地歷史同期第三高,惠安6月平均氣溫破當地歷史同期紀錄,長汀、上杭和武平等8個縣(市)季極端最高氣溫破當地歷史同期紀錄。

  2023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621.3毫米,較常年偏少49.5毫米(3%)(圖4)。

  各縣(市)年降水量在1072.2毫米(東山)~2211.6毫米(光澤)之間,降水分布不均,西北山區和沿海局地相對較多。福州市區、光澤、邵武、寧德和同安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中部大部地區和沿海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少于1600毫米(圖5左)。較常年,沿海大部、西北部山區和龍巖南部地區偏多,其余地區均偏少;福州市區、廈門市區和莆田市區等13個縣(市)偏多10%以上,以福州市區偏多46.8%為最;壽寧、三明市區和漳州市區等23個縣(市)偏少10%以上,以壽寧偏少26.9%為最(圖5右)。

  各季節降水量及特點:夏季偏多、秋季偏少,其余季節正常(表2)。夏季各月降水量均偏多,其中福州市區和莆田市區7月降水量,長樂9月降水量均破歷史同期紀錄。

  2023年,全省年平均日照時數1798.4小時,較常年偏多97.6小時(圖6)。

  各縣(市)年日照時數在1469.4小時(明溪)~2618.5小時(閩侯)之間,其中閩侯、連江和建寧等8個縣(市)年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圖7左)。全省大部地區年日照時數偏多,福州市區、廈門市區和連江等26個縣(市)偏多100小時以上,其中閩侯、連江、福清和建寧偏多400小時以上,以閩侯偏多974.5小時為最,連江和閩侯年日照時數破歷史紀錄;龍海、德化和明溪等15個縣(市)日照時數偏少,以龍海偏少242.7小時為最(圖7右)。

  各季節日照時數及特點:除早春季偏多外,其余各季日照均正常(表3)。其中,早春季福州市全區季日照時數異常偏多,為歷史同期最多。

  2023年我省經歷了6次寒潮、8場強對流、3次高溫、15場暴雨過程,7個影響臺風(含2個登陸臺風),夏季出現氣象干旱。

  2023年,我省出現6次寒潮過程。其中,1月23~25日過程強度最強,過程極端最低氣溫為全年最低值;12月15~18日過程降溫幅度最大,多地24小時降幅破當地12月歷史同期紀錄,連城破當地歷史紀錄。主要過程如下:

  1月14~16日,我省出現寒潮過程,52個縣(市)達強冷空氣標準,其中33個縣(市)達寒潮標準。西部地區降溫幅度大,45個縣(市)日最低氣溫48小時降幅超過10.0℃,其中26個縣(市)降幅超過12.0℃,以建寧16.3℃為最大。建寧、壽寧、泰寧、清流和寧化過程日極端最低氣溫低于0℃,以建寧-1.7℃為最低;南平、三明和寧德多地出現降雪和霧凇(圖8左上)。

  1月23~25日,我省出現寒潮過程,59個縣(市)達強冷空氣標準,其中39個縣(市)達寒潮標準。西部及北部地區降溫幅度大,37個縣(市)日最低氣溫48小時降幅達10.0℃及以上,其中寧德地區及鷲峰山區共12個縣(市)降幅超過12.0℃,以周寧14.8℃為最大。西部、北部地區共31個縣(市)極端最低氣溫低于0℃,以壽寧-7.7℃為最低。此次過程為全年最強寒潮過程,范圍為近20年1月同期第二大。此次過程導致南平市政和縣直接經濟損失約396.8萬元。

  2月13~17日,我省出現寒潮過程,40個縣(市)達強冷空氣標準,其中20個縣(市)達寒潮標準。西部地區降溫幅度大,7個縣(市)最低氣溫48小時降幅超過10.0℃,以清流12℃為最大。壽寧、周寧和柘榮過程極端最低氣溫低于0℃,以壽寧-2.1℃為最低;西部多地出現霜凍和雨凇(圖8右上)。

  12月15~18日,我省出現寒潮過程。46個縣(市)達強冷空氣標準,其中31個縣(市)達寒潮標準。西部及北部地區降溫幅度大,36個縣(市)日最低氣溫48小時降幅達10.0℃及以上,其中16個縣(市)降幅超過12.0℃,以連城16.6℃為最大。長汀、上杭、武平、連城等10個縣(市)最低氣溫24小時降幅破當地12月歷史同期紀錄,其中連城破當地歷史紀錄。周寧、壽寧和柘榮日極端最低氣溫低于0℃,以周寧-0.6℃為最低;龍巖紅尖山和三明明溪縣出現霧凇(圖8下)。

  圖8寒潮致多地雨凇、冰掛和霜凍(左上:1月14~16日壽寧;右上:2月14日泰寧;左下:12月17日龍巖;右下:12月18日明溪)

  2023年我省經歷8場強對流過程,最早、最晚分別出現于3月22日和8月22日,春夏兩季各4次,其中3月22~25日過程范圍廣、強度強、致災重。主要過程如下:

  3月22~25日,我省出現大范圍的冰雹、短時強降水和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全省共51個縣(市)142個鄉鎮出現冰雹,冰雹直徑普遍在10~30毫米,以松溪縣70毫米(3月22日)為最大(圖9)。59個縣(市)207個鄉鎮出現8~10級陣風,局地11~12級,以長樂區航城街道35.6米/秒(12級)為最大。此次過程的降雹范圍為近40年早春季同期最大,23日單日降雹范圍為歷史第二大,沿海地區出現罕見大范圍冰雹,平潭10年來首次出現冰雹天氣。強對流災害致南平、三明、泉州和寧德地區不同程度受災,直接經濟損失約3億元。

  4月28~29日,我省南部和中北部地區出現冰雹、雷雨大風和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政和、長樂、閩侯和福清出現冰雹,以長樂和閩侯8毫米(4月29日)為最大;陣風以安溪參內鎮29.2米/秒為最大;小時雨強以南安九都鎮51.0毫米為最大。

  8月15~17日,我省局地出現冰雹、雷雨大風和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其中,政和、柘榮和霞浦出現冰雹,以柘榮16毫米(8月17日)為最大。

  2023年,我省共經歷15場暴雨過程,春季、雨季和夏季暴雨過程均出現局地極端事件。7月26~29日和9月4~7日過程詳見臺風章節“杜蘇芮”和“海葵”,其余主要過程如下:

  統計22日20時~25日20時累計降水量,全省共83個縣(市)937個鄉鎮≥50.0毫米,其中57個縣(市)548個鄉鎮≥100.0毫米;2個縣(市)6個鄉鎮≥250.0毫米。城區以長汀縣222.1毫米為最大,上杭25日降水量(113.4毫米)破當地3月歷史同期紀錄;鄉鎮以上杭古田鎮277.0毫米為最大。此過程為當年首場暴雨過程,并伴隨大范圍強對流天氣,過程強度為近43年以來3月歷史同期第四強。

  統計17日20時~19日20時累計降水量,全省共77個縣(市)668個鄉鎮≥50.0毫米,其中43個縣(市)220個鄉鎮≥100.0毫米,5個縣(市)7個鄉鎮≥250.0毫米。城區以同安234.3毫米為最大,鄉鎮以同安區祥平街道362.8毫米為最大。此次暴雨過程范圍為近40年歷史同期最大,其中,順昌、將樂、永安、同安和南安日降水量突破當地4月歷史同期紀錄。

  統計5日08時~7日08時累計降水量,全省共64個縣(市)657個鄉鎮≥50.0毫米,其中43個縣(市)269個鄉鎮≥100.0毫米,4個縣(市)13個鄉鎮≥250.0毫米。城區以邵武313.1毫米為最大,鄉鎮以光澤止馬鎮365.8毫米為最大。其中,邵武分別突破當地日最大降水量紀錄和有自記紙觀測以來24小時、12小時累計降水量歷史紀錄;光澤、閩侯、晉江、華安、龍巖市區(08~08時)和上杭(08~08時)日降水量突破當地5月歷史同期紀錄。

  暴雨洪澇災害致南平、龍巖、泉州、寧德和漳州地區不同程度受災(圖10),直接經濟損失約3.1億元。

  統計7日20時~10日20時累計降水量,全省共80個縣(市)458個鄉鎮≥50.0毫米,其中43個縣(市)100個鄉鎮≥100.0毫米。城區以永泰126.9毫米為最大,鄉鎮以永泰盤谷鄉225.8毫米為最大。

  統計14日20時~20日20時累計降水量,全省共86個縣(市)822個鄉鎮≥50.0毫米,其中14個縣(市)22個鄉鎮≥250.0毫米。此次過程最大滑動60分鐘降水量為132.5毫米(平潭海壇街道),過程累計降水量城區以平潭268.0毫米為最大,鄉鎮以平潭海壇街道401.5毫米為最大。據福建省暴雨強度評估模型,此次暴雨過程強度強、持續時間長;其中持續時間并列8月歷史同期第二長,屬極端事件;綜合強度和最大過程累計降水量達強事件標準。

  2023年,共有7個臺風影響我省(表4,圖11),與常年(7個)持平。其中登陸臺風有2個,為第5號臺風“杜蘇芮”和第11號臺風“海葵”,登陸個數偏多(常年1.7個);5個影響臺風分別為第2號臺風“瑪娃”、第4號臺風“泰利”、第6號臺風“卡努”和第9號臺風“蘇拉”。

  2023年臺風對我省的影響總體偏重,尤其是登陸臺風,風雨影響均為歷史罕見。兩登陸臺風致沿海局地雨異常偏多,臺風季雨強僅次于1990年,極端性強。

  2023年第2號臺風“瑪娃”(Mawar)于5月20日14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3日14時加強為超強臺風,30日05時減弱為臺風。30日08時進入我省警戒區并開始影響我省,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4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60百帕。6月2日08時,中心離開我省警戒區,中心最低氣壓為980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23米/秒),20時減弱為溫帶氣旋,中央氣象臺于對其停止編號。

  “瑪娃”對我省主要為大風影響。統計5月31日19時~31日21時極大風速,7個縣(市)14個鄉鎮出現陣風8級以上大風,以秀嶼區湄洲鎮的20.2米/秒(8級)為最大(圖12)。

  2023年第4號臺風“泰利”(Talim)于7月14日上午11時在菲律賓附近生成,16日02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17日22時20分前后以臺風級(13級,38米/秒,最低氣壓965百帕)在廣東省湛江市南三島沿海登陸,登陸后向西北方向移動,于18日05時45分前后再次在廣西北海市登陸,強度進一步減弱,18日23時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

  “泰利”對我省主要為降水影響。統計7月16日08時~18日00時過程累計降水量,共有29個縣(市)95個鄉鎮≥50.0毫米,城區以安溪125.2毫米為最大,鄉鎮以晉安區宦溪鎮379.7毫米為最大(圖13)。17日,福州地區3小時降水量極值272.4毫米(晉安區宦溪鎮鼓嶺世茂酒店)、6小時降水量極值338.1毫米(晉安區宦溪鎮宜夏村)、12小時降水量極值366.1毫米(晉安區宦溪鎮宜夏村),均破福州地區有自記紙記錄以來歷史紀錄。

  2023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Doksuri)于于7月21日上午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28日09時55分前后以強臺風級(14級,45米/秒,最低氣壓950百帕)在福建省晉江市沿海登陸,登陸后繼續向偏北方向移動,穿過福建、江西后于29日在安徽境內減弱為熱帶低壓被停止編號。

  “杜蘇芮”對我省風雨影響皆重。統計7月26日00時~30日08時過程累計降水量,86個縣(市)831個鄉鎮≥50.0毫米,46個縣(市)237個鄉鎮≥250.0毫米,12個縣(市)34個鄉鎮≥500.0毫米,城區以莆田607.3毫米為最大,鄉鎮以涵江區新縣鎮820.5毫米為最大,最大60分鐘滑動降水量為荔城區新度鎮151.2毫米(圖14左)。福州(08~08時)、莆田(08~08時)、閩侯(08~08時)、仙游(08~08時)、南安(08~08時)和連江(20~20時)日降水量均破當地歷史紀錄,其中莆田日降水量526.8毫米(08~08時)破全省國家觀測站歷史紀錄(圖14)。統計26日00時~30日08時過程極大風速,69個縣(市)419個鄉鎮出現陣風8級以上大風,其中22個縣(市)67個鄉鎮出現陣風12級以上大風,城區以南安46.2米/秒(15級)為最大,鄉鎮以臺商投資區張坂鎮的51.4米/秒(16級)為最大(圖25左)。南安、晉江、德化、仙游、閩清五地最大平均風速和南安、晉江、惠安、仙游、秀嶼、安溪、德化七地的瞬時極大風速均破當地有觀測記錄以來歷史紀錄(圖14右)。

  “杜蘇芮”登陸強度強、影響范圍大、風雨并重、致災性強。其登陸風速45米/秒,達強臺風級。基于福建省臺風風雨綜合危險性評估模型,本次臺風造成的大風和暴雨,以及風雨綜合危險性指數均為極端事件,為有觀測記錄以來歷史罕見,直接經濟損失約148億元。

  2023年第6號臺風“卡努”(Khanun)于7月28日02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31日17時加強為超強臺風,8月1日08時進入我省警戒區,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2米/秒,超強臺風級),中心最低氣壓935百帕,2日14時減弱為強臺風,3日10時開始影響我省,16時對我省影響結束,12日02時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

  “卡努”對我省主要為大風影響。統計8月3日10時~16時極大風速,6個縣(市)8個鄉鎮出現陣風8級以上大風,其中城區以壽寧19.0米/秒(8級)為最大,鄉鎮以柘榮東源鄉20.9米/秒(9級)為最大(圖15)。

  2023年第9號臺風“蘇拉”(Saola)于8月24日14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 29日17時加強為超強臺風。30日10時進入我省警戒區開始影響我省,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62米/秒,超強臺風級),中心最低氣壓915百帕,隨后向廣東南部沿海靠近,9月2日00時對我省影響結束。9月3日17時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

  “蘇拉”給我省帶來風雨影響。統計8月31日08時~9月2日08時累計降水量,24個縣(市)169個鄉鎮≥50.0毫米,3個縣(市)12個鄉鎮≥250.0毫米,城區以平和195.7毫米為最大,鄉鎮以龍海區隆教畬族鄉382.4毫米為最大(圖16左)。統計8月30日09時~9月2日00時極大風速,43個縣(市)124個鄉鎮出現陣風8級以上大風,其中6個縣(市)7個鄉鎮出現陣風10級以上大風,城區以晉江23.3米/秒(9級)為最大,鄉鎮以東山陳城鎮27.7米/秒(10級)為最大(圖16右)。

  2023年第11號臺風“海葵”(Haikui)于8月28日08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9月3日10時加強為超強臺風,15時30分前后在臺灣省臺東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5級,50米/秒,強臺風級),19時50分前后減弱為臺風并由臺灣省高雄市入海進入臺灣海峽。9月4日04時前后再次在臺灣省高雄市登陸,5時前后減弱為強熱帶風暴并再次進入臺灣海峽,9月5日05時20分前后在我省東山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20米/秒,熱帶風暴級),中心最低氣壓990百帕,06時由東山西面入海,06時45分前后在廣東省饒平縣沿海再次登陸,9月6日17時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

  “海葵”給我省帶來風雨影響。統計9月3日08時~8日08時累計降水量,73個縣(市)781個鄉鎮≥50.0毫米,38個縣(市)222個鄉鎮≥250.0毫米,10個縣(市)34個鄉鎮≥500.0毫米,城區以長樂586.5毫米為最大,鄉鎮以馬尾區羅星街道721.2毫米為最大(圖17左)。多地短歷時降水量破當地歷史紀錄,長樂、永泰、福州市區和寧德市區(20~20時)日降水量突破當地建站以來歷史紀錄(圖17)。統計9月3日08時~5日08時極大風速,56個縣(市)236個鄉鎮出現陣風8級以上大風,其中4個縣(市)4個鄉鎮出現陣風12級以上大風,城區以晉江29.8米/秒(11級)為最大,鄉鎮以臺商投資區張坂鎮33.7米/秒(12級)為最大(圖17右)。

  “海葵”給我省帶來嚴重暴雨影響,致災性強。基于福建省臺風風雨綜合危險性評估模型和暴雨評估模型顯示,本次臺風暴雨過程為極端事件,直接經濟損失約107億元。

  2023年第14號臺風“小犬”(Koinu)于9月30日05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10月3日05時進入我省警戒區,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6級(52米/秒,超強臺風級),中心最低氣壓935百帕。10月5日08時20分省屏東縣鵝鑾鼻,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5級(48米/秒,強臺風級),中心最低氣壓945百帕。后進入南海東北部海面緩慢西行,10月9日20時在廣東省西部海面停編。

  “小犬”對我省主要為大風影響。統計10月4日02時~8日02時極大風速,56個縣(市)221個鄉鎮出現陣風8級以上大風,其中5個縣(市)11個鄉鎮出現陣風12級以上大風,城區以平潭26.3米/秒(10級)為最大,鄉鎮以平潭南海鄉41.0米/秒(13級)為最大(圖18)。

  2023年高溫過程3次,頻次較常年偏少,但范圍廣、時間長、極值屢破紀錄。5月的高溫過程強度和范圍歷史少見,為歷史同期最強過程;夏季兩次過程極端性強,以7月6~15日高溫過程為最強。

  5月29~31日,我省出現高溫過程。全省30個縣(市)日最高氣溫≥37℃,其中,南平和漳州大部、龍巖、泉州和三明局部地區共16個縣(市)≥38.0℃,以長泰39.2℃為最。此次過程綜合強度和高溫范圍達偏強,為5月歷史最強高溫過程,高溫范圍和持續時間均為5月歷史第一。龍巖市區、長汀、上杭等27個縣(市)日最高氣溫突破或持平當地5月歷史紀錄,其中,武平、武夷山和政和等10個縣(市)連續兩天刷新同期紀錄。

  7月6~15日,我省出現大范圍持續性高溫過程。全省54個縣(市)日最高氣溫≥37.0℃,其中,南平局部、三明東部、寧德局部、福州大部和漳州局部地區共19個縣(市)≥39.0℃,以寧德市區40.9℃為最。此次過程綜合強度和高溫范圍均達極端事件,高溫范圍為7月歷史同期第二廣,極端日最高氣溫為近10年7月同期第三高。云霄、羅源和寧德市區極端最高氣溫為當地7月歷史同期第二高。寧德市區連續3天出現超過40℃高溫天氣,突破當地連續高溫日數歷史紀錄;福州市區連續2天出現超過40℃高溫天氣,位居當地連續高溫日數歷史第二位。

  8月3~7日,我省出現高溫過程。全省49個縣(市)日最高氣溫≥37℃,其中,寧德、福州和莆田局部地區共10個縣(市)≥39.0℃,以寧德市區40.0℃為最,其中寧德市區極端最高氣溫為當地8月歷史同期第一高。此次過程綜合強度和高溫范圍均達極端事件。

  2023年,氣象干旱以夏季干旱為重,綜合評估等級達到較強。入夏后持續高溫少雨,6月下旬起福州西部局地、寧德北部局地、龍巖東部和北部局地氣象干旱呈點狀迅速發展至中部大部地區、東北部大部地區和漳州部分地區;最嚴重時(7月15日)全省共26個縣(市)出現重度以上氣象干旱,其中11個縣(市)出現氣象特旱(圖19)。7月下旬至8月上旬臺風和降水使旱情陸續解除(圖20)。

  2023年,全省發生雷電災害5起,均出現在8月。8月午后雷陣雨頻次多,超九成縣市地閃日數大于20天,其中德化、武平、新羅等7縣市每日均有地閃發生。直接經濟損失較大的雷擊事件發生于8月28日19時,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培豐鎮龍巖寶泰農牧有限公司遭雷擊。災情發生時,擊毀1個水泵、1臺整流模塊、3臺變壓器、1臺音響。

  2023年,氣候對糧食作物的影響屬偏好年景,對森林防火、水文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屬中等年景,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鹽業和漁業的影響屬偏差年景。

  2023年氣候對糧食作物的影響屬偏好年景,氣候條件總體滿足糧食作物正常生長需要,病蟲害發生程度接近常年。春收糧食作物生長發育期農業氣象條件較好,與上一年相比,春收糧食單產與總產持平略增。早稻全生育期氣象條件利大于弊,與上一年相比,早稻單產持平略增,總產持平略減。秋糧生產受臺風和暴雨影響程度較輕,生長期間氣象條件利大于弊,總體有利于單產提高。

  2023年氣候對森林防火的影響屬中等年景。2~3月以晴為主,植被含水量驟減,林下可燃物干燥,森林火險等級高,極易引發森林火災,森林防火形勢嚴峻。

  2023年氣候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影響屬偏差年景。年初寒潮過程一定程度上影響越冬害蟲的存活,控制全年種群數量基本平穩,促使蟲口基數保持在不成災水平。雨季持續性降水,導致松材線蟲病防治效果受影響。夏秋持續高溫干旱等極端天氣,加速蒸騰作用,破壞林木植株水分平衡,造成樹勢生長衰弱,抵御病蟲害能力下降,使植株萎焉,甚至死亡;尤其是導致松墨天牛等蛀干害蟲猖獗,誘發松材線蟲病進一步危害,快速擴散傳播。受臺風“杜蘇芮”影響,林地受災范圍較大,林木受損嚴重,樹勢衰弱,加劇相關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和傳播。

  2023年氣候對水文行業的影響屬中等年景。全省主要江河來水總量屬偏枯,主要江河控制站實測徑流量為620.62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5%。水庫蓄水狀況總體良好,2023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97.45億立方米,占正常高73%,較常年同期偏多6%。全年主要江河汛情平穩,中小河流洪水頻發,全省共有53條河流70個站發生超警以上洪水122站次,超警幅度0.01~4.80m;其中,7條河流8個站超保證9站次,超保幅度0.07~1.52m。7月29日晉江支流九十九溪、東溪分別發生2016年建站以來最大、第二大洪水。

  2023年氣候對鹽業的影響屬偏差年景。2023年上半年,我省氣溫偏高,降水偏少,省內鹽場原鹽生產順利,上半年原鹽產量比2022年同期增加1.29萬噸。2023年下半年受臺風影響,尤其是2305號臺風“杜蘇芮”對泉州、莆田影響較大,導致原鹽產量下降,下半年原鹽產量比2022年同期減少5.94萬噸。綜合全年,2023年我省鹽場產量同比2022年減少4.65萬噸,為近五年產量最低的年份。

  2023年氣候對漁業的影響屬偏差年景。2023年先后有7個臺風影響我省海域,其中2個登陸臺風和2個影響臺風造成了漁業直接經濟損失,約21.6億元。影響最大的是2305號臺風“杜蘇芮”,7月28在我省晉江沿海登陸,引發風暴潮(含近岸浪)等海洋災害,對福建省漁業直接經濟損失約14.8億元。

  2023年氣候對公共衛生影響屬中等年景。全省春季和秋冬季流行性感冒等冬春季高發呼吸道傳染病與上一年相比增加較多。夏秋季感染性腹瀉病報告發病數波動平穩,且未出現較大聚集性事件。7月下旬的“杜蘇芮”和9月的“蘇拉”、“海葵”等臺風導致多地嚴重洪澇災害,各地積極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全省無腸道、呼吸道等傳染病大疫發生。但夏秋季高溫多雨,有利于蚊蟲滋生和病菌繁殖。

  本公報的專題氣候影響評價和災情數據,承蒙以下單位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排名不分先后):省農業農村廳、省應急管理廳、省林業局、海洋與漁業局、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特此致謝。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