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特黄特级91欧美特级特黄-欧美日视一级视频免费观看网站-韩国黄色一级大片免费在线观看-美国一级黄色视频-找出美国特级黄色视频-欧美a级成人在线-一级黄色片一级一级一级一级黄片-国产男女做受高潮毛片一级-一级黄片在线试看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行業動態

23公里!全國離市政府最近的鋼廠成了觀光景區?福建三明鋼廠

發布時間:2023-11-28 13:34

  先有三鋼,后有三明。福建三明因工業而興,也曾因工業而擾。三鋼是省內唯一建在中心城區的鋼鐵廠,但嚴重的污染曾被市民形容“一年吃進一塊磚”,1995年三明市區的降塵量與鞍山、包頭并列全國第一。“當生產與環保發生矛盾時,生產必須為環保讓步”,這句寫入三鋼發展戰略整體規劃的話也是企業后續轉型的綱領。特別是2000年在閩工作的習同志曾經兩次視察,肯定三鋼改革發展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具有典型示范意義,可以在全省推廣,并且鼓勵它在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走在全省前頭。二十年來,沿著習同志指明的發展方向,三鋼一路攻堅克難,如今已經成長為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而且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得以協同推進,城市鋼鐵廠與市區市民實現共生共榮。三鋼的轉變,集中體現了老工業區三明趟出的綠色發展之路。近年來,三明市在全省首創多項生態環境體制機制改革,解決了諸多環境工作中的痛點。三明的綠色之治也獲得中央認可,為全國其他城市貢獻了生態改革經驗。

  三鋼是福建省內唯一建在中心城區的鋼鐵廠。在三明市內的許多角落,都能望見廠區煙囪里冒出的白色水蒸氣。工廠與市民作為近鄰,這在全國頗為鮮見。基本上把國內所有大型鋼廠都跑了個遍。燒結是煉鋼生產流程中產業污染物最多的一個環節,他也因此到各地學習考察大家的環保治理經驗。他告訴南都記者,每到一個地方自己都會打開手機看看鋼廠和市政府的距離有多遠,經過他的比較,三鋼本部生產基地可以算是全國距離駐地市政府最近的鋼廠。打開手機上的地圖定位一看,兩者的距離只有2.3公里,這意味著如果廢氣排放不達標,對城區將產生嚴重影響,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也給了三鋼環保治理加上了額外的緊箍咒。但是三鋼和三明的淵源不止于此。“先有三鋼,后有三明。”這是每個三明人都會提起的一句線年末福建開展“小三線”建設,從全國各地抽調10萬大軍支援。1958年福建省三明鋼鐵廠建成,兩年后城市才正式擁有了“三明市”的名字。這也是中國早期重工業城市興起的縮影:新中國成立后,油田、采礦、煉鋼、造車,一批工業企業先后設立,圍繞著企業和廠區出現城市的雛形,煙囪立起的地方成為城市的生長點。隨著城市“長大”,全國許多城市鋼鐵廠曾紛紛因環保原因而外遷,但三鋼依舊留在城市中心——它有足夠的“綠色資本”在城市中立足。這是一座“花園式”的鋼鐵廠,從高處俯瞰,樹木筑起的圍墻將所有道路、廠房包圍,滿眼皆綠。在一座大型煉鋼爐旁,是假山流水、綠草修竹。三明市區內有三處空氣質量國控監測點,其中一處就在三鋼廠區內。今年以來,三鋼廠區的PM10數據下降至37微克/立方米,與市區監測數據相同。與此同時,三鋼也成長為年產1200萬噸鋼、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這組數據正體現了三鋼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同推進,也是城市鋼鐵廠與市區有效融合的反映。”三明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回憶,上世紀90年代,他在廠區內很多環境質量監測點工作時,地上鋪滿了一層厚厚的黑灰,踩在上面像沙灘。廠房旁邊樹木的樹葉全沾滿了灰塵,雨水都沖刷不掉。當時三明老百姓形容三鋼的粉塵污染時表示,“一年可以吃進一塊磚”。

  “當生產與環保發生矛盾時,生產必須為環保讓步;當困難時,優先保障環保資金的投入。”這句話成為三鋼發展戰略整體規劃中的重要內容。在三鋼轉型過程中,大量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功不可沒。郭光章介紹,三鋼在全省鋼鐵行業率先開展超低排放改造。“十二五”以來,三鋼累計投入環保資金約13億元,新增或實施環保升級改造項目193項。即便是在三鋼出現巨額虧損的2015年,仍然投入約4000萬元用于污染治理。有了資金和技術保障,三鋼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設備,引入先進裝備和技術,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實施最嚴格的排放標準。同時,三鋼還加大環保了管理考核力度,建立一把手負責制,把環保責任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措施到位、監督到位。三鋼的轉型之路廣受認可。2018年三鋼獲得“AAA國家級旅游景區”授牌,2019年被評為福建省首家鋼鐵工業觀光工廠,2020年榮獲首批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作為老工業區的三明,曾是生態“差生”。1979年,三明市被國家列為“75個全國重點污染城市之一”,1995年三明市區的降塵量與鞍山、包頭并列全國第一。三明工業污染嚴重,城區霧霾不散,猶如過江“烏龍”。如今三明市是毫無爭議的生態“模范生”,城市對外名片就是“中國綠都 最氧三明”:今年1-10月,三明生態環境質量在省內取得六個“第一”,其中市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主要河流I-II類優質水比例均達到100%。2019年公眾環保滿意率為92.4%,同樣位居全省第一。三明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8.73%,人均預期壽命達79.82歲。幾十年間,三明淌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方面探索了諸多創新和改革。例如,三明建立“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市委市政府在每年全市“兩會”上,由書記市長與各縣(市、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簽訂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書。目標責任書考核事項占市對縣績效考核總分值的10%,比地區GDP、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指標的分值更高,為分值最高的考核事項。環保在績效考核的權重高于GDP,體現了三明對自身的定位。“在一些縣里,從頂層到基層大家都達成一個共識,當地就要發揮綠色優勢,做好生態產業文章,而非引進會冒煙的大型工業生產項目。”林大茂說。再如,在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中,三明市永安尼葛開發區異味擾民問題被督察組點名,三明市生態環境局創新工作模式,抽調23名精干執法人員組成工作組,共開展5輪監督幫扶行動,幫助企業排查整治。“以前看到環保人員都很緊張,害怕哪里做得不好被處罰;這次幫扶側重于指導,對我們企業環保工作能力的提升起了很大幫助。”受到幫扶的英漢凱豐公司向幫扶組送來了錦旗。“通過幫扶,避免了簡單的‘一刀切’。企業由怕我們,到與我們交朋友,共商共促問題整改。”林大茂稱,幫扶取得了達到對企業的“三促”效果,即促進生態環保意識提升、促進清潔生產工藝提升、促進治污管理水平提升。三明市生態環保機制改革也受到了中央的認可。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在《改革情況交流》刊發《福建三明發揮金融和市場杠桿作用,推進生態環保領域綜合改革》,肯定了三明市三項改革的成效,而這三大撒手锏也對整座城市的生態環保治理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一項是三明市在省內率先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將企業評為不同環保等級,直接與企業評先評優、信貸、項目申報等掛鉤。“企業從漠視污染、消極治理、被動應對向重視環保、清潔生產、主動減排轉變。”林大茂介紹,該制度極大提升了企業的環境自律意識,扭轉了環保領域違法成本低的局面。另一項是排污權交易。2015年三明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了《三明市儲備排污權管理和出讓辦法》,次年全面實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截至目前,全市排污權出讓累計成交總額41904萬元,位列全省第一。據介紹,排污權交易工作提高了企業實施污染減排的積極性。2016年以來,隸屬三鋼集團的三化公司實施了一批深度治理項目,減少了大量污染物排放總量,為三鋼實施節能減排改造工程騰出了容量,實現了環保與發展的雙贏。第三項是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三明市在全省率先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企業投保環境污染責任險,其污染損害的經濟風險轉嫁給了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為了防范自身的經營風險,幫助企業查缺補漏,找準風險點,與企業共同防范環境風險。林大茂舉例,目前進駐黃砂化工園的12家企業大多為化工企業,環境風險高,一旦某個企業的污水處理設施出現故障,污水將直接排入魚塘溪,引發污染事件。為此,三明市生態環境局一直敦促園區建設污水處理廠,再樹一道安全屏障。保險公司在此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將園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情況作為投保的基本條件,促成了污水處理廠的建成。并且,保險公司還參與日常的環境監管,共同防范環境風險。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還改變了過去“企業污染、政府買單”的情況。過去一旦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事故企業往往無力承擔善后責任,只能由政府承擔。如今保險公司介入后,污染事故的損失很大程度上由保險公司理賠,從而減輕了政府負擔。事故受害人也能及時獲得經濟賠償,促進了社會安定和諧。今年以來,三明市共102家企業投保環境污染責任險,保額達9215萬元。今年以來,三明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再迎來一項創新——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態綜合管護隊伍,切實打通環境監管“最后一公里”。生態綜合管護隊伍來源于此前的環保網格人員,都是為防止工作落實層層遞減的現象。然而,環保網格化監管的基層實踐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網格人員職責交叉,齊抓共管不足。各類網格員“九龍治水”,河道專管員不管岸邊的問題,道路協管員不管路邊的問題,甚至出現道路協管員將垃圾清掃到路下或河道、村莊保潔員將垃圾掃出本村的現象。不僅沒有形成監管合力,還互相添亂。林大茂介紹,環保網格員的補助僅為100元/月,河道專管員補助較高,也僅為200元-800元/月。收入不高導致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也較低,多數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而且由于網格人員數量眾多,總的資金投入也并不低。投入的資金分散,使用效率不足。為改變現狀,三明市今年年初推進“環保網格化監管”制度改革,選取人口集中、排污企業較多、流域面積較廣、有重要保護地、生態環保工作人物中的鄉鎮作為試點,建立生態綜合管護隊伍。林大茂稱,生態綜合管護隊秉持“大環保理念”,整合網格職能,解決了推諉扯皮問題。同時,管護隊員總數相較網格人員銳減,個人月工資提升到3500元左右,在鎮村算是一份“體面”的固定工作。“這份工作待遇好,離家近,既能照顧家庭,還能為保護家鄉的山山水水出一份力,大伙干勁都很足。”三元區莘口鎮管護隊員黃順明說。三明市生態環境局統計,改革前網格化管理每年列支約156萬元,改革后生態綜合管護隊每年列支95萬元。不僅減輕了財政負擔,還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試點鄉鎮的污水排放、秸稈焚燒、臭氣擾民等問題均能夠及時發現并跟進處理,得到百姓的紛紛好評。”林大茂說。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